□馬滌明
  “父早亡,母改嫁,隨後爺爺奶奶去世,7歲成了孤兒……”,隨著廣西某電視一檔公益節目的播出,楊六斤的故事讓無數人掉眼淚,愛心人士更為他捐款達數百萬。而當地宣傳部門回應記者稱,楊六斤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補助,還有低保,一直有公益基金支持他,周一到周五都住學校里,生活其實並沒那麼困難。
  孤兒楊六斤的故事出現兩個本版本,如果當地政府的說法更真實,便是公眾特別是捐款那些愛心人士虛“哭”一場,更要緊的問題是,如果人們認為楊六斤的故事原來竟是編造的,今後媒體再曝悲情故事,會不會成為“狼來了”,鬧得人人狐疑,不敢輕易施捨愛心,豈不是害了真正需要救助的窮苦人,傷害社會慈善感情?
  兩個版本的“楊六斤故事”,肯定有一個是假的,而不管是廣西電視臺的報道不實,還是當地官方沒講真話,都是對社會愛心的調戲。哪個版本是假的,或說是媒體報道與官方說法中是不是都存在不客觀的地方,真相必須搞清楚。愛心經不起這樣的調戲。
  除了官方說法,還有記者連續三天在楊六斤家鄉的採訪調查,記者瞭解到的情況是,楊六斤雖然身世堪憐,但生活其實並非節目所展示的那般艱苦,幾年來他一直同堂哥一家住在一起,其獨居生活從今年3月才開始。此外,他每周五天住校,周末才回堂哥家,到電視節目播出時獨居時間加起來不超過25天,只是偶爾吃一下野菜,而且野菜也是當地居民的家常菜……
  鑒於楊六斤事件已成為公眾事件,當地政府部門有必要公開楊六斤享受國家各項補助、低保以及公益基金支持這些情況的信息,比如領用手續記錄。以讓公眾相信,不是孤兒成“公眾人物”之後,當地政府才開始關心他,並拿不存在的福利為自己貼金。
  另外,家鄉的親戚、鄉民對記者描述的情況和官方說法一致,有沒有提前受到官方“打招呼”?我們可以做合理懷疑,因為現實中這種情況是不少的。
  總之,有人在調戲社會愛心,這是不能容忍的,那麼兩個不同版本的“孤兒故事”的作者,一個廣西電視臺,一個是當地政府,都有必要把更多的材料公之於眾,對自己負責,也對社會負責。
  馬滌明  (原標題:“野菜孤兒”兩版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1zctww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